查看原文
其他

23华科新传考研人要必备的『新媒介环境下的新闻理论』

辛夷 华科新传考研
2024-08-29


23华科新1016093
后台回复“答题课”,提前预定名额
后台回复“实务突击”,抢先实务起飞
后台回复“实务批改”,实现实务弯道超车
后台回复“论述批改”,锻炼答题意识与技巧


在上一期推送中,爱宝给大家梳理了理论新闻学的基础知识点。但为了让大家准备的更充分,本期推送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新媒介环境下的新闻理论」的思考。友情提示:配合《新闻理论十讲》背诵笔记”食用”,效果更佳呦~


01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


新闻指的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中,我们可以提取出三个要素——新近、事实、报道。那么,我们对新闻概念变迁的思考便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进行,思考新闻的时间性、新闻的事实性以及新闻报道的理念与形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新闻的时间性


就新闻本体而言,在传统新闻报道中,我们对新闻的时间把握是过去时态的,比如日报给出的是前一天的或者几个小时前的事实;而现在,我们对新闻的时间把握是共时态的,关注的是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实,比如月初发生的佩洛西窜访事件,我们捕捉和关注到的是正在发生的事实;而随着技术的精进,我们对新闻的要求甚至是未来时态的,通过报道来把握未来的趋势,这一点在数据新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新闻时间性的要求在受众维度和生产维度之中也反映得愈发强烈。这种对时间的要求反应在受众身上,是受众对于时效的追逐越来越强烈,一有新鲜的事实发生,受众会围观到社交平台上,希望第一时间知悉这个事件。而这种对时间的追逐传导到生产端,给新闻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满足受众对新闻时效的要求,很多新闻报道来不及进行事实核查便被发布出来,后期又不断发生反转和进行辟谣。


时间性的变迁对新闻生产端如何改变传统新闻生产的节奏以适应社会化传播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在受众端产生了一股张力:如何平衡对时效的追求和对真相的期待。


事实核查


因为新闻时间性的变迁,在新闻生产中产生了事实核查与坚守真实的困境。这种困境的产生,我们仍能从三个维度来进行理解。


首先,在新闻本体维度,事实的发展本身便具有过程性和有机性,是动态发展的。单一新闻媒体无法在一次报道中展现出事实的全貌,而是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建构;


其次,受众的情感本身就存在偏向性,尤其在“情绪在前,事实在后”的后真相时代更是如此,受众会选择性接受和忽略一部分事实。另外,受众自身也参与到了事实建构中,受众不断地为新闻报道提供事实、补充事实(跟帖、评论区发言等),而审核受众提供和补充受众提供的事实如今也成为了新闻从业者的工作任务之一,这无疑也加大了事实核查的难度。


另外,受众既要求“快”,又要求“准”,这给到了新闻生产者巨大的压力,但是,传统新闻生产机构的新闻生产流程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化传播需求,新闻从业者是否用“脚”跑新闻,而不是道听途说,这都是构成事实核查困境的一部分。


报道理念变迁


传统新闻报道理念的核心是“客观新闻学”的观点,即:客观、公正、平衡的原则;新闻和媒体记者外化新闻信源来源的权威性;新闻报道的首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和告知公众。但在新媒体环境下,至少有“对话新闻学”和“建设性新闻”的报道理念在实践。


对话新闻学强调:新闻报道是记者与报道对象之间相互沟通和对话的产物;新闻文本是具有多重意义的、开放性的、蕴含多种阐释可能性的“话语建构”;新闻报道的首要功能是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内引发建设性的“公共讨论”。澎湃“问吧”栏目便可以看作是对这一理念的一种实践。


凯瑟琳·戈登斯特作为建设性新闻的先驱,将建设性新闻定义为:将积极心理学方法应用到新闻生产过程,以创造有吸引力的报道,同时忠于新闻的核心功能。建设性新闻不同于传统新闻报道理念的“客观呈现”和“冲突性框架”,它更为强调“主观建议”和“建设性框架”。


建设性新闻具有五个特征:解决特定问题,记者不仅仅报道问题,而是应该使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框架去报道社会问题;公民赋权,建设性新闻强调记者并不是孤立的观察者,而应与公众保持紧密联系;积极情绪是建设性新闻定义中强调的重要特征;面向未来,记者不能只关心当下发生的事情,更要通过询问未来的可能性而为新闻增添新的维度;记者干预,这一特征截然不同于新闻客观中立的原则,因而招致了不少批评,但从建设性新闻的角度而言,建设性新闻是在新闻报道中解决特定问题,新闻记者并不直接参与提出解决方案,而是搭建平台让公民、政客和专家参与这一过程。


**试思考一下建设性新闻与马新观中的“正面宣传为主”的联系。


02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


在分析新闻事实核查困境的时候有提到,新闻事实本身的有机性和过程性。这里需要对两种真实观再强调一下。


学者杨保军根据人类新闻活动最新发展状况及其趋势从新闻真实论角度提出了两个新的概念:有机真实、前瞻真实


有机真实


马克思的报刊“有机运动”思想,核心是说,对一定事实完整面目的揭露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对事实真实面貌的完整呈现,需要通过报刊的不断报道来实现。报刊“有机整体”则强调,不同报刊共同构筑一定的活的有机整体,在有机整体中,不同报刊应该担当一定的责任,它们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报刊作为有机体的共同使命。


“有机真实”是学者杨保军根据马克思报刊“有机运动”和报刊“有机整体”思想提出来的新概念,意指由多元新闻生产主体、传播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定过程中共同呈现、塑造、建构出来的新闻真实。其目的在于说明就现实人类新闻活动来看,新闻真实越来越表现为一种过程真实,特别是越来越表现为多元传播主体共同再现、塑造的真实。


为什么要强调“多元主体”呢?


传统新闻时代,新闻生产、传播主体是单一的,由新闻传媒组织或职业新闻传播主体构成。一件新闻事实、一种新闻现象甚至一定社会的整体新闻景象,能够得到怎样的认知、反映、呈现甚或塑造与建构,主要是由新闻传媒组织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的。不管新闻传媒组织之间进行怎样的“有机运动”,这种“运动”也主要发生运行于传媒组织范围之内,与社会大众或社会其他组织群体并没有形成什么实质性的互动关系。如此,传媒有机运动中实现的“有机真实”,主要是由职业新闻传播主体自身单一呈现或建构的真实。


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多元”成为新特征。一是事实的建构主体多元,以社会化、大众化、公共化身份进行新闻生产与传播的主体,已经生成了前所未有的多元类型结构,从而使关于新闻事实、新闻现象、一定社会景象的真实呈现有了新的新闻传播主体结构支持。二是真相多元。互联网促进了“传播的丰饶”,人们看到的真相就不再是唯一的、少量的真相,而是多样的真相。


于是,新闻真实不再是某一种眼光中看到的真实,而是多种眼光中“对话”“协商”的真实,是“我们”共同认知、共同反映、共同呈现新闻事实的真实。当然,不管这种认识论意义上的新闻“真实”有何面目,一个本体意义上的客观真实仍是新闻有机真实的本源。


前瞻真实


所谓“前瞻真实”,指对未来“可能真实”的一种预测或估计,但这样的预测或估计基于当下的基本事实,可以说是对当下事实特别是对“隐在”的或“潜在”的苗头、因素等未来演变发展可能趋势的描述与预判。


传统新闻时代的新闻注重当下,面向过去。


在“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经典理解中就包含着“事实在先,新闻在后”这一根本性的新闻认识论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在新闻真实论视野中,新闻真实强调的是“面向过去”,即新闻报道是否反映了“既往事实”或“既在事实”的真实面目;其中,无疑也暗含着新闻要对历史负责的价值取向,人们常说的“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就是明证之一。


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的新闻注重当下,面向未来。


既往的新闻真实观念依然居于核心地位,新闻真实依然主要强调的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真实呈现;但如今的新闻,不仅“面向过去”、“面向当下”,也越来越“面向可能”、“面向未来”,即人们越来越看重新闻的预测、前瞻功能,新闻真实不仅强调与既往事实、既在事实的符合,也越来越强调与可能事实的可能符合


在传统新闻业时代,新闻的核心必定专注于对既存事实的报道,更多关注的是新近真实、当下真实,而不是未来的可能真实,加之信息获取手段、方法的限制,前瞻新闻报道的质量是相当有限的。但基于网络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的基础依据当下新闻事实所体现或表征出来的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与过滤,形成或建构预测未来事实趋势、走向的前瞻性新闻报道不仅成为可能,也会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多,越来越准确,这就使得“前瞻真实”研究成为必要且重要的问题。


新闻真实的实现


新闻报道真实的实现,有三重要求:


首先,新闻传播者实现了真实报道,即新闻媒体传播出去的新闻本身是真实的,是与报道对象(新闻事实)相符合的。真实报道是新闻真实实现的自然前提。


其次,真实新闻被新闻收受者准确理解。新闻真实是在收受者的理解中实现的,是在收受者对新闻文本符号包含的信息的想象中实现的。


第三,真实新闻被新闻收受者认可或相信,即收受者相信新闻是真实的。新闻报道一旦成为现实,新闻本身的真实与否便不依赖于任何人的相信与否,但如果收受者不相信新闻的真实性,即使他或她准确理解了新闻,新闻也不会以真实新闻的方式在其身上发挥作用。这就体现了媒介公信力的重要性。


因此,完整的新闻真实实现是由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双重主体(传播主体和收受主体)共同完成的,是由真实报道和理解真实、相信真实共同构筑的


目前,新闻报道真实的实现出现了两个变化


一是新闻传播主体的变化。多元化大众新闻传播主体结构的形成,使得一定社会的整体新闻符号世界能够更好地再现、呈现社会现实图景,也使得与公共利益、公众兴趣相关的很多比较重要的新闻事实获得了更为充分的报道机会,其真实面目有了更多全面、深入、细致呈现的可能。


二是新闻报道样态的变化。新的新闻样态的不断生成,使报道真实实现的具体新闻方式不断增多,新闻报道既获得了多种具体媒介形态的呈现方式,又获得了多媒介形态统一融合的呈现方式,从而让报道真实的实现相应获得了新的方式。


#


总而言之,新闻真实的实现,永远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办法。但正如杨保军教授所言,不管对于什么类型的传播主体,这句话还是应该记住的,永远不要欺骗你的受众。告诉受众你所知道的和你不知道的”。




往期链接:
华科新传专硕也要考新闻理论?不慌,背诵笔记我给大家梳理好了!
U1S1,这些理论虽然难,但是真好用!
论文带读 | 搞定华科新传考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秘籍」
82岁佩洛西与14亿中国人,社交媒体时代的“全面战争”
敲黑板!『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超重点,23华科新传考研人务必重视
官宣!华科大纲变简单了?先别急着乐......
“小镇做题家眼红明星考上编制” ?普通人不应该被如此对待
华科老师新论文 | 传媒产业相关考点来啦
报告!我今天也看书了,看的录取通知书
给你们整了172条新闻评论语料,十分建议收藏
干货来袭 | 教你搞定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活动
华科老师又双叒叕发新论文了!与媒介融合有关,速看!
痛骂媒体无良?我想问题不在这
没有参考书,23华科新传考生该如何复习「传媒经营管理」?
报考的方向取消了?不慌!调整状态高效复习最终排名第二成功上岸华科!
不会材料分析题?华科老师的论文就是最好的答题模板
周杰伦王心凌“重回”顶流,粉丝:我们是老了还没死!
什么?近三年华科4道真题竟然都来自于这本书!背到即赚到!
网红景点打卡 | 我从华科老师论文中又发现了一道题!
搞定传播学,23级新传考生一定不能忽略这本参考书
关闭个性化推荐后,我们真的“得救”了么?

华科老师最新论文,像极了真题的样子

此马某非彼马某 | 关于《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华科新传考生必须注意的点!

新闻史干货 | 备考华科,新闻史应该怎么学?(文末附中外新史高清框架图



欢迎咨询爱传播华科考研

小助手小E妹:aichuanboxiaoe

华科新传考研QQ群:981016093

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ID:爱传播新传考研

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华科新传考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